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青岛站 > 中考报考 > 中考资讯 > 正文
来源:中考网整理 作者:紫涵 2015-06-17 10:40:45
二、教师解读
对今年试题的总体印象是:紧扣课标,富有创新意识,考点全面,布局合理,难度有所提高,但没有偏题、怪题。过去历史不算分,今年算分,难度有所上升,自在意料之中;过去考试范围有限,今年考试范围扩大,牵涉初中三个年级六本书;再加上,不再考死记硬背色彩浓郁的低层次题型,大多数题目都是原创的,新材料、新情景,一些学生不大适应,感觉挺难的。不过,话又说回来,难也好易也罢,对所有人都公平就行。
从试题来看,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,同时又突出体现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,既延续了近几年试题的命题思路,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,能够很好的指导我们日常的教学。
这次试题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:(1)题型有所变化,保留了选择题、材料解析题和学以致用题,删掉了填空题和填表题(连线题)等低层次的题型,题型更为集中,主观性题目增多,试题的创新意蕴凸显。(2)阅读量增大,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读懂材料,并且从材料中提取和运用有效的信息。(3)延续了历史试题图文并茂的特点,并突出了图片的实用性,还选用了历史题材的漫画,使题目更加生动,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考历史的情境。(4)加大了开放性题目的比例,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,而且要关注时事,关注社会,关注人文。
考试是评价,更是导向。这次考试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极具指导意义:一是要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,不能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,更要教给学生方法和能力。二是要加强史料教学,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字、图片等材料,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,使其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、掌握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决问题的方法,引导他们全方位、多角度地解读复杂的历史现象。三是增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,在课堂上进一步贯彻“内外迁移”的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。四是加强学生历史素养、人文情怀的培养。历史不是教材中冷冰冰的知识点,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鲜活的、生动的情境,是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的和谐。在历史教学中,应基于历史,超越历史,从更高的角度去感悟历史、反思历史,从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。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