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青岛站 > 中考报考 > 中考资讯 > 正文
来源:中考网整理 作者:紫涵 2015-06-17 10:40:45
四、家长解读
今年的历史不再是等级制的会考,而是兼顾升学选拔功能,80分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。在这样一种高利害竞争态势之下,复习范围扩大,题出得又活,考查能力的痕迹很重,孩子们感到较之往年难度系数有所提升。
多少年来,大家对历史中考普遍不重视,直接对历史课堂产生负面影响,平时不努力,临时抱佛脚,以为划划书、背背题就可以应付了。其实,历史教学不该是这个样子的。读史使人明智,从历史中汲取教益,才是这门功课的终极价值取向。听孩子回来说,今年的历史题目出得很灵活,也很有趣,答题的过程就是思考问题的过程,从来没有像做这份卷子这么样用心思考。像“秦陵地宫为什么最终没有大规模开掘”、“美国南北战争中交战双方主将的理性抉择”、“《清明上河图》一个局部细节的剖析”等等,都是试卷上提供第一手的史料,供学生阅读,引导学生提取和使用有效信息,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来作答,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,这其实就是将来高中历史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。现在不是提“传统文化”和“立德树人”吗?通过让孩子参与到对历史问题的体验、感悟、综合与解决当中来,彰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精神,培养和引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种历史素养和能力,更是一种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。
换一个角度来看,试题的这些变化,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,让孩子树立起对历史乃至人文学科的浓厚兴趣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有了内在的学习兴趣,也就不用家长和老师整天督促了。作为家长,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考试发展综合能力,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。因为毕竟将来是要面对高考的,而高考将来会重回全国统一命题的轨道。从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历史学科来看,开放性、思考性、材料性的题目越来越多,这是历史学科考试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。这次中考历史试题,就体现了与高中乃至高考接轨的意味。这种接轨是必要的,也是可喜的。将来上了高中以后,历史是一门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学科,对孩子的未来前途来说太重要了,初中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肯定不行。
从试题来看,单靠死记硬背,显然不行,学生必须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,加强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,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最重要的核心能力——提取和使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的培养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,要学好历史,除上好课、学好课本之外,还要开放视野,多读书、多涉猎、多关注新闻、多用心思考,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能力。
我们感觉,今年的历史中考试题创新色彩十分浓郁,代表了我们这座创新型城市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。它启示我们,历史不单是一门记忆性学科,更应当是一门思考性学科。思维能力的培养,向来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。沿着培训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方向努力的考试和教学,才会有前途、有生命力。
编辑推荐: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